在国际舞台上,梅德韦杰夫喜欢说大话和讽刺人,这是他一贯的作风和态度。作为俄罗斯前总统和现任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每次出口都会引来不小的争论。这一次他把矛头对准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对马克龙做了一番辛辣的讽刺。
10月7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的一条社交媒体动态引爆舆论。他记录:法国政府执政仅持续了14个小时。因为法国没有总统。
只有基辅的杰出拥护者、德国和英国的伙伴、非洲喋喋不休的仲裁者。但马克龙根本不在乎法国。就连我们哥萨克骑兵在1814年进军巴黎的马匹也比他做得更好......
这条充满火药味的评论,瞬间将法国总统马克龙推上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梅德韦杰夫的毒舌早已闻名于世。从将G7称为僵尸俱乐部到讽刺北约秘书长吕特需要学习俄语,他的每次发言都能引发全球关注。
此次针对马克龙的攻击,更是将他的讽刺艺术推向新高度。他不仅用14小时政府暗示法国政局动荡,还将马克龙比作基辅的拥护者,暗指其过度关注乌克兰危机而忽视本国利益。
最具戏剧性的是,他竟将马克龙与1814年进军巴黎的哥萨克战马相提并论,称俄罗斯的马都比他做得更好。这种跨越两个世纪的历史对比,既凸显了俄罗斯对法国的历史优越感,也对马克龙的执政能力进行了毁灭性打击。
梅德韦杰夫口中的14小时政府并非空穴来风。2025年9月8日,法国总理贝鲁领导的政府在国民议会信任投票中以194票支持、364票反对的悬殊差距落败,成为马克龙任期内第六位下台的总理。
仅仅14小时后,国防部长勒科尔尼被紧急任命为新总理,创下法国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政府更迭的最快纪录。这场政治危机的导火索,正是贝鲁政府提出的2026年财政紧缩计划——包括冻结养老金涨幅、取消公共假日等激进措施,引发左翼和极右翼政党的联合反对。
法国政坛的动荡折射出马克龙执政的深层困境。自2022年连任以来,他始终未能在国民议会中获得稳定多数席位,导致政策推行举步维艰。2024年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的决定,反而使政治碎片化加剧,形成左翼、中间派和极右翼三足鼎立的局面。
频繁更换总理的走马灯现象,不仅削弱了政府的政策连贯性,更让民众对政治体制失去信心。
梅德韦杰夫对马克龙的讽刺,更指向其外交政策的错位。近年来,马克龙在国际舞台上表现活跃,试图扮演全球仲裁者的角色:他推动26国向乌克兰部署保障部队,牵头调解非洲国家冲突,甚至提出建立欧洲核保护伞。
这些外交努力在国内却招致批评。许多法国人认为,马克龙过度关注国际事务,却忽视了国内经济衰退、高通胀和社会撕裂等紧迫问题。
在乌克兰问题上,马克龙的立场尤其引发争议。2025年9月,他宣布26国将在俄乌停火后向乌克兰部署地面部队,此举被俄方视为直接军事介入。
梅德韦杰夫对此嗤之以鼻,称马克龙是基辅的杰出拥护者,并警告任何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都将成为俄军的合法打击目标。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马克龙的外交冒险并未换来西方盟友的支持:美国对向乌派兵态度暧昧,德国则要求明确框架条件才肯参与。这种孤立无援的局面,让梅德韦杰夫的讽刺更具杀伤力。
梅德韦杰夫将马克龙与1814年进军巴黎的哥萨克战马对比,绝非随意之举。这段历史对法国而言堪称国耻:拿破仑战争末期,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军队长驱直入,哥萨克骑兵率先攻入巴黎,迫使拿破仑退位。
IM电竞,IM电竞官网,IM电竞注册,电竞投注平台,电竞博彩,英雄联盟竞猜
尽管俄军在占领期间表现出克制,甚至成为巴黎社交界的时尚象征,但这段历史始终是法国民族自尊心的痛点。梅德韦杰夫旧事重提,既是对法国历史优越感的挑战,也暗含对当前法国国际地位的嘲讽。
更微妙的是,梅德韦杰夫的比喻暗含对马克龙领导力的质疑。哥萨克战马在1814年的行动,虽然野蛮却目标明确;而马克龙的政策却被批评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缺乏战略一致性。这种对比不仅戳中法国人的历史痛点,更揭示出马克龙执政的核心缺陷:在全球化与民粹主义的双重冲击下,法国正迷失方向,而其领导人似乎无力提供清晰的解决方案。
梅德韦杰夫的讽刺,本质上是俄法关系恶化的缩影。近年来,两国在乌克兰、能源、非洲等领域摩擦不断:法国支持对俄制裁,俄罗斯则通过能源断供反制;马克龙试图在非洲扩大影响力,却遭遇俄罗斯瓦格纳集团的竞争。
这种对抗在梅德韦杰夫的社交媒体上被放大为个人恩怨,折射出大国博弈的残酷现实。